初冬的北京,国二招宾馆大厅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向改革先锋致敬”照片墙上,四川省南江县委原常委、县纪委原书记王瑛的照片格外显眼。身着一袭风衣的她站在大巴山漫山的红叶前,脸上露出标志性的温和笑容。
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中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王瑛荣获改革先锋称号。她奋战在纪检监察一线20年,对党忠诚,鞠躬尽瘁,身患肺癌仍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王瑛荣获的改革先锋勋章与证书,王瑛儿子张然与改革先锋证书奖章、与改革先锋照片墙上的母亲“隔空合影”
斯人已逝,只有她身后依旧璀璨的红叶,诉说着她对党、对人民、对纪检监察事业的一片深情。
她的命运因改革开放而改变——
“我是在党的哺育下成长、成才的,我对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
代表王瑛前来领奖的,是她的儿子张然。照片墙前,记者帮他拍下了和母亲的“隔空合影”。
在张然记忆中,自己和母亲的合影并不多,“她平时工作很忙,常常一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合影拍照的机会就更少了。”而现在,隔绝这对母子的,不只是时间,还有空间。
做纪检监察工作不容易,对于一名女性,在一个贫困县区做纪委一把手,更难。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王瑛很少对张然提及。直到王瑛去世后,张然才从别人的口中听说了母亲的许多事迹,也逐渐理解了母亲的选择,理解了母亲对党、对纪检监察事业的感情。
作为100名被表彰人员中唯一一位纪检监察干部的亲属,张然觉得非常荣幸。“这是颁给所有纪检监察干部的奖,份量很重。”张然说,这是对纪检监察机关在改革开放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中所做工作的认可。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王瑛与改革开放的缘分很深。她的命运,也因为改革开放而改变。
1961年,王瑛出生在四川省小金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这个少数民族集居地土地贫瘠,童年时期的王瑛又赶上“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
1978年,王瑛迎来了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党和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她顺利考入了西南民族学院。父亲送她到成都读书时说:“是党的好政策让你这个工人家庭的孩子有了上大学的机会。这辈子不要忘了共产党,没有党,就没有你的今天。”当年父亲一席朴实的话语,一直铭刻在王瑛心中。
从穷山沟里来到大学校园,王瑛眼界大开,她时刻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拼命地汲取着“养分”。在大学的一次演讲会上,她说:“我是在党的哺育下成长、成才的,我对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
在这种情感的支持下,1982年6月,即将完成学业的王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一种信仰,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份坚守。
1997年12月,已经担任巴中市纪委信访室主任的王瑛再次面临选择。组织打算安排她去南江县担任县纪委书记,那时的南江县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但王瑛二话没说就走马上任,一干就是11年。
“组织安排我到南江来工作,我就把南江当成了自己的家。”王瑛满怀深情。而对于王瑛的选择,儿子张然形容为自然而然,“我们一家都是党员,她做这样的选择,我一点都不奇怪。”
王瑛患病后,组织上对她非常关心。根据她的工作能力,同时也从解决夫妻两地分居、有利于她治病的角度出发,考虑将她调回市里工作。在征求她的意见时,她却说:“我熟悉基层情况,还是让我留在南江吧!”
而她也用生命兑现了自己的承诺。2008年11月27日,在离开南江前往重庆治病途中,她带着对未竟事业的牵挂和遗憾,永远闭上了双眼。
她用一生践行党的宗旨——
“办理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是重点,只要老百姓有反映,我们就要查个水落石出”
南江,曾是一个集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于一身的小县城。如何利用改革开放契机发展经济、尽快摘掉贫困帽子,是当地群众最大的心愿。
王瑛担任县纪委书记以后,思考最多的便是纪检监察工作如何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助力群众脱贫致富。她主动履职,积极作为,成为改革开放的有力推动者、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捍卫者。
2002年夏天,王瑛接到一名客商打来电话,怒气冲冲地说,“你们南江投资环境太差了,我刚来一天,就被派出所无故罚了5000元,我再也不想到你们这里投资了。”
听到这个反映,王瑛很吃惊,她立即派人进行调查。查明情况后,对有关当事人给予了纪律处分,并责成相关部门向客商道歉,退还罚款。客商深受感动,他说:“没想到你们这么认真,冲着这种态度,我还要到南江投资。”
这件事,对王瑛触动很大。带着思考,她深入48个乡镇、10多个县级部门和26家企业调研,提出在全县执纪执法机关中开展“三最佳”创评活动,让服务对象、单位职工、社会各界代表评选最佳执法单位、最佳执法领导、最佳执法人员。对评选为“三最佳”的予以表彰,对“三最差”单位领导和人员,责成限期整改。
这项活动刚开始的时候,遇到了很大阻力。有人说, “这样做,必然涉及一些部门的既得利益,得罪人的事儿全摊上了。”
面对这些议论,王瑛在一次组织生活会上理直气壮地说:“南江底子薄、基础差,发展制约因素多,如果执纪执法部门老是这么吃、拿、卡、要,谁敢到南江投资?南江依靠什么来发展?老百姓凭什么来脱贫致富?这件事,我们不仅要管,而且还要管好!”
对于阻碍改革、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不仅要管,而且要管好,这正是王瑛一直坚持的原则。她常说:“办理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是重点,只要老百姓有反映,我们就要查个水落石出”。
2005年5月,一封匿名举报信摆到了王瑛办公室的案头,信中反映县水利局副局长周某等人采取非法手段套取水保资金并私分。经初步调查,周某、彭某等人三次采用虚增水保项目等手段,从中共套取水保金58万元。
这时,有人提出:“这个案子涉及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查处会影响南江的项目争取,还是三思而行吧。”王瑛一下子站起来说:“三思什么?老百姓的利益比天大!项目资金是用来为老百姓造福的,不是为个人谋利的。谁敢碰,就处理谁!”
最终,周某等人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四人被移送到司法机关,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而当地群众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她敢于拉下脸来当“包公”——
“我知道我得罪了很多人,但谁叫我是纪委书记,我没有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只有敢于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才能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王瑛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动真碰硬、眼里容不得沙子的“黑脸包公”。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南江县48个乡镇近45万人严重受灾,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地震重灾县之一。地震发生的第二天,身患肺癌、正在重庆治病的王瑛就提前结束治疗,匆匆赶回南江,参加抗震救灾工作。
此时身体已经极度虚弱的她甚至连站都站不稳,但还是强忍病痛,组织召开纪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她先后牵头制定了12个有关抗震救灾方面的纪律规定,还在重灾乡镇集中设立了现场投诉点,认真调查核实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
2008年7月的一天,王瑛正在医院接受化疗。八庙乡的村民给她打来电话,反映该乡在抗震救灾款物使用上存在问题。化疗还未结束,王瑛就匆匆返回南江,听取案情汇报。
很快案件调查水落石出,该乡党委书记、乡长、分管副乡长分别被免职调离,4名责任人受到处分。在抗震救灾期间,王瑛亲自处理有关抗震救灾信访举报36件,解决群众具体问题14起。
这就是王瑛,一身正气,敢于碰硬,大要案件亲自查,重要证据亲自取,关键时刻亲自上。在南江的那些年来,她牵头查办大要案件、疑难案件、典型案件达50多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
王瑛总爱说这样一句话,“我知道我得罪了很多人,但谁叫我是纪委书记,我没有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她的精神也感动了身边所有的人。
在她的带领下,南江县纪委、监察局先后被表彰为“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三项建设’活动先进集体”,县纪委、监察局班子被表彰为“四好班子”等。她自己也被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等。
王瑛因病去世后,她的事迹广为传播,成为激励纪检监察干部前行的榜样,一批王瑛式的干部纷纷涌现。他们不忘初心、忠诚于党,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二字;他们履职尽责、铁面执纪,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把王瑛精神一棒一棒传下去,用铁的纪律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巴中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贾璋炜说,“王瑛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光荣。我们将进一步开展向王瑛同志学习活动,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忠诚履职尽责,既做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维护者,又做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坚定保障者。”
如今巴山的枫叶又红了,而王瑛的微笑则永远在我们心中。(记者 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