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乐山市廉政研究中心  >>  中心  >>  资料数据  >>  廉政文化  >>  正文
清风传家 | 张富清:比一比就会知足感恩
作者:    文章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2-24

编者按: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读本《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一套2册),已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读本深入采访了25位党的十九大以来获得国家级荣誉的英模党员,首次集中挖掘他们在家风建设方面的感人事迹;同时,对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家风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揭示领导干部自身不正、治家不严给事业和家庭带来的巨大伤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出“清风传家”系列报道,摘取读本中的家风故事进行刊发,敬请关注。

  人物简介:

  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陕西洋县人,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1985年1月在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他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尘封功绩60多年,直到2018年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他的事迹才被发现。2019年6月,先后获得“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9月,获得“共和国勋章”。

张富清和老伴孙玉兰

  张富清老两口的家位于来凤县建行宿舍楼2楼。近40年过去了,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已翻修一新,老两口的家还是老样子。墙腰上淡黄色的油漆斑驳脱落,水磨石地板被磕出不少小坑,客厅里依旧摆着那张磨损的沙发,厨房里,厚实的铁锅架在简易的煤气灶上,窗户一开就是天然的“抽油烟机”。

  “吃得好、住得好,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没有什么要求了。”谈起生活条件,老两口却总是淡淡一笑。

  儿女们也早已习惯了家里的简朴。在卯洞工作期间,他们一家住在一座年久失修的房子里,一大一小两间,共20多平方米,三张床挤了两个大人、四个小孩。父亲张富清那时候分管财贸和机关工作,但从来没给家里安排得好一点儿。大姐患有脑膜炎,多年看病花钱,他们也从没找组织特殊照顾。

  做人要知足,懂得感恩,不给组织添麻烦,是张富清一家常常念叨的话。他们的秘诀是“比”:和过去比,和困难群众比,和牺牲的战友比,一比,就觉得很知足,很幸福。

  2018年,因患白内障,张富清接受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按规定,张富清的医疗费用可以在离休单位全额报销。

  结合病人和家属的实际情况,医生在手术前征求张富清和家人对人工晶体的意见。

  “人工晶体有很多档次的,根据您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您选用7000元到15000元左右的,当然,也还有更好的……”

  “那就7000元的!”还没等医生说完,老人家就选定了。

  手术前几天,张富清在与同病房一名病友的聊天中得知,对方选的人工晶体竟是3000多元价位的。

  得到“机密信息”,张富清立即去找医生,坚决要求给自己换成3000元的。

  “他是自费,所以选便宜的,您是公费,可以考虑7000多的。”医生劝他。

  “群众能用的我怎么不能用?公费也是国家的钱,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张富清态度坚决。

  张富清的先进事迹被发现后,荣誉接踵而至,一家人的生活却依旧平静、恬淡。馒头、油茶汤、黄豆合渣、青菜,是老两口吃习惯了的,剩下的第二顿接着吃,绝不浪费,旧衣服也依旧不允许丢。二老穿戴整洁,相扶而坐,笑声朗朗。

  变化也不是没有。“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张健全说,“获得荣誉后,父亲总念叨着要怎么更多回报党和国家、人民,我们也要把这份从小耳濡目染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精神践行好、传承好。”

    翻开读本,精彩更多↓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一套2册),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读本已入选中央宣传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责任编辑 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