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乐山市廉政研究中心  >>  中心  >>  资料数据  >>  理论探索  >>  正文
探寻现代化的中国方案
作者:    文章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12-1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认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中国共产党走向第二个百年新的伟大革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创举,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新的伟大实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划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的前资本主义社会,“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在他看来,现代化与世界历史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资本驱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开启了世界现代化进程,推动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变革。但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使资产阶级垄断了政治权力和社会经济权利,限制了现代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解蔽了资本主义,揭示了资本增殖剥削雇佣劳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质。马克思追求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奠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基础。现代化发展是从片面到全面、从不协调到协调、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的过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始终以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为使命追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划分了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指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这意味着国家仍然存在于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列宁领导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问题,例如,“把小农经济基础变为大工业经济基础”“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和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化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推动了东方国家进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会受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冲击,这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同时,我们应当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育先机、化风险、开新局,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经验,最终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恩格斯认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社会主义制度要在“社会占有生产力”且“为生产者完全自觉地运用”的基础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世界历史进程基本共识的现代化,并非仅仅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国家,而非其他性质的现代化国家,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我们长期努力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更是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起点,需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独立自主,立足于我国现代化基本国情,瞄准和引领世界现代化前沿,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是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制度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激活发展动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筑牢民生底线,把握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要坚持和平发展。“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彰显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大同精神。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对外侵略和殖民扩张的发展路径,我们必须打破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强必霸的“零和博弈”思维窠臼,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坚持多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田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