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乐山市廉政研究中心  >>  中心  >>  资料数据  >>  理论探索  >>  正文
健全监督体系 提升监督质量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5-13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提出:要适应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要求,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党内监督、国家监察促进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提质增效,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基础性、保障性地位。高质量监督要依靠完备的监督体系,形成对权力的制约,保障制度落地执行,最终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监督的前提是完备健全的监督体系。围绕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一体推进三项改革,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任务,工作中要把握好领导与协助的关系,推动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贯通协同、形成合力。要加强向同级党委的请示汇报。党委的领导是“三转”到位的关键,也是破解同级监督难的关键,请示报告是接受领导的有效途径。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对作出立案审查调查决定、给予党纪政务处分等重要事项应主动向同级党委请示汇报,遇有重要事项应及时报告,让监督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开展,让讲政治贯穿监督工作的始终。要持续深化改革。对照中央要求,审视、辨析前期改革的短板和不足,树立全局观念、系统思维,一体推进三项改革,构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监督格局。比如,探索向街镇归口派出专司审查调查职能的纪检监察组,补齐基层审查调查短板;分类施策推进区管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填补国企监察空白;完善村居专职纪委书记、纪检委员设置,赋予列席会议、直接报告线索等职能,把基层监督的效能发挥出来。

高质量监督的关键是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强化纪委监委监督的引导推动作用,紧盯关键少数和关键部门的决策权、审批权、任免权等,促进党内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协同,督促各级各部门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督促相关主体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确立机构改革后的权力运行规则,依法规范并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及时发现纠正梳理不及时、内容不健全、流程不清晰等问题。既要用足用好务实管用的老办法,也要及时开辟监督新途径,借力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探索可视化监督,实现信息互通、机制互联、手段互补。比如将同步录音录像应用到监督检查中,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让监督情况可查询、可追溯,让被监督者服气。准确研判形势,综合考量政治站位、政治文化、制度建设、关键少数、经济发展状况、社情民意、选人用人、四风、惩治腐败、纪律教育等指标,建立研判和把握政治生态的指标体系,建立单位政治生态档案,完善领导干部个人廉政档案,全面掌握“树木”“森林”情况。

高质量监督的成效体现在促进治理效能的提升。要突出政治监督,强化日常监督,通过监督推动整改、促进改革、完善制度。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对集中整治社区挂牌、巡视整改等工作跟进监督,严肃处理弄虚作假、应付检查、反弹变异等问题,坚决治理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执行政策“一刀切”等做法,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套路”中解脱出来。以严格的执纪执法增强制度刚性。从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高度,严肃查处漠视制度、违反制度、打折扣搞变通、阳奉阴违等问题,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的方式,推动审批监管、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财政支出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扎牢制度的笼子。体现治病救人的监督温度。准确把握容错纠错的情形和尺度,精准运用“四种形态”,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准确区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受到诬告错告的干部澄清正名,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作者席成坡系北京市朝阳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